新闻中心News

OB电竞登录深耕杂粮品牌 促进产业振兴

2024-10-14 21:36:23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忻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,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得天独厚。近年来,该市紧紧围绕“土、水、种、技、机、绿”六大关键环节,深入实施有机旱作重点工程,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支撑效果显著。同时,立足“中国杂粮之都”优势,把杂粮产业作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突破口,积极探索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、标准化生产“三品一标”新发展模式,坚持龙头培育、产品开发、要素保障等环节统筹推进,全市共培育杂粮相关市场主体270余个,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杂粮加工企业171家,助力全省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树枝,采摘的人们络绎不绝。国庆长假期间,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西王村的丹霞苹果迎来了一波采摘热潮,村民周书鱼忙得不亦乐乎:“我们村是‘全国丹霞苹果第一村’,我们的苹果品种是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培育的新品种,味道甜、口感好,可受欢迎呢。”目前,西王村“丹霞苹果”种植面积206亩,2023年西王村集体经济收入10.5万元,人均收入1.5万元。 近年来,忻州市开展联合育种攻关,聚集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、种业企业创新力量,培育出“晋糯20”甜糯玉米、“炜岚”红芸豆、“静藜”藜麦等一批代表性特优品种,选育出“忻芸1号”红芸豆、“忻藜3号”藜麦、“忻薯8号”马铃薯、“忻薯4号”甘薯等一批苗头性品种。“晋糯20号”品种选育者,甜糯玉米创新团队负责人、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陈永欣研究员介绍,“晋糯20号”以“品质好、产量高、抗性强、耐密宜机收、富含花青素”的特点成为国内黑糯玉米标杆品种,在品牌林立的鲜食玉米市场独树一帜。

OB电竞登录深耕杂粮品牌促进产业振兴

  育种的基础是种质资源。在农业农村部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,忻州市收集以杂粮为主的种质资源1015份,提交省种质资源库678份、国家库475份,数量全省第一;建成藜麦种质资源库,保存藜麦资源3200多份、育种材料3万多份;对种质资源进行综合性状鉴定,挖掘出一批优异种质性状和基因资源。

  在新品种的育繁推方面,创建静乐藜麦、岢岚红芸豆、五寨杂豆、河曲马铃薯、偏关大豆等省级良种繁育基地5个、2.8万亩;示范推广了“张杂”“晋杂”“晋谷”“晋薯”“晋豆”等系列抗旱节水杂粮新优品种30余个,杂粮良种使用率和产量水平大幅提升。

  聚焦杂粮特优产业,打造有机旱作农业产业体系。忻州市发布市级地方农业标准37项,其中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等级标准20项,基本实现主要杂粮作物生产有标可依、产品有标可检。 坚守底线“管源头”,忻州市持续推进化肥、农药减量增效和秸秆、地膜资源化利用,发展绿色农业、循环农业,减少农业面源污染。同时通过过程监管,开展“治违禁、控药残、促提升”行动,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,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,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
  五台县阳白乡阳白村以农业为基础,通过粮食就地转化,在生产与加工、种植与养殖等领域打造出一条循环农业产业链,拓宽村民增收渠道。OB电竞APP村里建起了“五台山酿酒厂”,年产原浆酒150万公斤,可就地转化粮食220万公斤,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。同时,酿酒产生的上百万公斤酒糟转化为二次资源再利用,建起标准化牛舍10栋共4000平方米,青贮氨化池2000立方米,以“公司+农户”的形式,发展养牛产业,牛粪用于蔬菜温室大棚,实现循环发展。

  10月9日,五寨县的加工型马铃薯基地机器轰鸣,小河头镇庄窝村村民李改转高兴地说:“我们的加工型马铃薯,平均亩产6吨,比传统种植增产4吨,收入也比原来大大增加。”五寨县马铃薯基地内实施“加工型马铃薯、渗水地膜谷子、绿色有机甜糯玉米”有序轮作,“村、企、户”合作共同受益。

  大力推广有机旱作集成技术,示范创建有机旱作基地,推动标准化生产。忻州市建设“中国杂粮之都”有机旱作展示园,创建省级有机旱作科研基地5个、生产基地11个,创建国家级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8个,供深农产品杂粮基地14个,总面积50余万亩。全市认证杂粮类地标产品15个,认证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602个、202万亩,其中杂粮类396个、125.6万亩,居全省第一,带动全市杂粮产品品质和种植效益进一步提高。

  赵丽花是忻州市天绿源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,多年来致力于公司品牌的打造,被人们亲切地称为“玉米皇后”。她说:“我们的甜糯玉米入选首批‘有机旱作·晋品’名单,集中体现了‘山西本色,自然出色’的品牌形象。”赵丽花介绍说,玉米吐穗后22天-28天口感最佳,也是玉米适宜的采摘时间。但在采收高峰期,等待加工的玉米过多,加工时间得不到保障,玉米的鲜度和口感就大幅下降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公司在基地旁建了加工厂,与时间赛跑,利用低温减慢甜度的降低速度,凌晨4点便开始采摘,使得每根糯玉米实现从采摘到加工不超过3小时。

  为了培育品牌,忻州市突出打造“中国杂粮之都”金字招牌和“忻州杂粮”“忻州糯玉米”市域公用品牌,县级围绕各自优势,打造了“五台斋选”“芦芽山珍”“粮裕五寨”等13个县域公用品牌,获得8个国家级“乡字号”认定,培育了“玉米兄弟”“老农贡”“雁门山”等150余个企业和产品品牌。

  通过建机制、搭平台、广宣传,杂粮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上升。他们组建忻州杂粮产业联盟,制定品牌发展规划,出台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,建立“区域品牌+企业品牌+产品品牌”共同发展机制,提升抱团闯市场的凝聚力,促进“忻州杂粮”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扩大。

  在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的同时,忻州市坚持龙头培育、产品开发、要素保障等环节统筹推进,全市共培育杂粮相关市场主体270余个,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杂粮加工企业171家;开发速食类、营养类、功能类3大类130余款杂粮产品,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。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中心与山西农大共建杂粮研究院,创建山西省杂粮产品质量检验中心、忻州海关、山西(忻州)杂粮出口平台,颁布施行《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促进条例》《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促进条例》,“有机旱作+特优杂粮”正在走上机制保障、法治引领、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。(记者王秀娟)

  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

搜索